在桐城市黄甲镇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政协委员们以躬身实干的担当,执起“民生暖色、教育亮色、文化底色”三支画笔,将履职足迹融入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绘就了一幅山乡蝶变的新画卷。
执“民生暖色”之笔,绘就安居乐业幸福图。黄甲镇政协始终将“民生暖色”作为执笔根基。委员们穿梭于曲折山路间,脚踏实地深入群众生活,饱含深情关怀百姓疾苦。去年夏季,连续暴雨使镇里几处老旧房屋险象环生。委员们走访中发现村民李大爷家的房屋漏雨严重,存在坍塌风险。当即联络相关部门,组织全镇危房排查。经过一周的实地勘察和评估,共排查出10户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涉及5个村庄。在各方努力下,争取到了14余万元的修缮资金,为这些房屋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加固。李大爷也住进了安全的新居,笑颜如花。
挥“教育亮色”之笔,勾勒乡村未来希望线。黄甲镇政协始终将“教育亮色”作为发展引擎。镇内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与阅读材料有限形成鲜明对比。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委员们积极联络各方资源,为孩子们搭建起一座“知识桥梁”。组织了多次送书下乡活动,协调爱心企业、公益组织捐赠了10余批次图书,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图书资源。委员们还联系志愿者,到学校开展阅读指导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们的阅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染“文化底色”之笔,描摹乡风文明传承卷。黄甲镇政协始终将“文化底色”作为精神根脉。镇内民俗文化丰富,但许多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机。委员们决心为守护这份文化遗产出一份力。他们走访镇里的老艺人,聆听即将遗忘的故事。在与杨头村老艺人王大爷的交谈中,他无奈地表示:“现在年轻人谁还愿意学杨头狮灯啊,怕是要断在我手里了。”委员们当即决定结合镇里即将举办的文化活动,邀请杨头狮灯参与表演。表演当天,杨头狮灯的精彩表演成为全场的焦点,赢得阵阵喝彩。年轻人围在老艺人身边,好奇地学习着这门传统技艺,老艺人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如今,杨头狮灯队伍增添年轻身影,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从“民生暖色”筑牢安居底线,到“教育亮色”点燃创新火种,再到“文化底色”激活乡愁记忆,黄甲镇政协以笔为媒,将三色深融于乡村振兴的肌理。在这里,每一笔都是对民心的回应,每一色都是对时代的答卷。皖南山乡的这场“三色实践”,正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活注脚。
张凌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