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青蒿飘香,又到了品尝传统美食——蒿子粑的最佳时节,这个传承千年的春之味,藏着桐城人最深的乡愁。
清晨的桐城市唐湾镇,山野间一丛丛青绿的青蒿顶着露珠苏醒,药草清香弥漫,这是春天最原始的味道。每年三月,蒿子生长得最为旺盛时,村民们便忙碌起来,采摘、清洗、制作,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对传统的尊重与传承。蒿子粑,这道看似简单的食物,实则承载着当地人对家乡的记忆与情感。
清明前后的嫩蒿最为珍贵,叶片背面泛着银白色绒毛,指尖一掐便能渗出清冽的汁液。采蒿也是一门学问,连根拔起的蒿草苦味重,需用指甲轻轻掐断茎尖,保留清香。新鲜蒿子经过清洗焯水,去苦留香,捣碎后与米粉、腊肉丁、食盐按比例混合均匀,揉成面团后搓圆压扁,一个个圆润可爱的蒿子粑便呈现在眼前。
最香的蒿子粑用农家土灶做,沿着铁锅一圈一圈地贴好,蒸制15分钟,蒿子的清香混合着米粉的甜香弥漫开来,揭开笼盖,翡翠般的蒿子粑泛着油光,外焦里嫩,咬上一口腊肉丁,微苦回甘,仿佛把整个山野春色都含在了口中。从山野到灶台,这小小的蒿子粑承载着唐湾的山水灵气与世代匠心。
旧时人们相信蒿草能驱邪避秽,如今它成为游子心中的乡愁符号。家中长辈总能在此时准备好这道美食,寄给远方的家人。“吃了蒿子粑,才算过了清明。”76岁的王阿婆一边捏着面团一边念叨。蒿子粑的香气里,有对春日的礼赞,更有一代代人未曾言说的深情。
汪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