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孔城镇光明村毛庄组老党员张启常,将自家边角地改造成“微菜园”,成为村民效仿的样板,带动家家户户打造美丽庭院。
在推进乡村振兴与青少年关爱融合发展的实践中,孔城镇关工委积极作为,充分整合各方资源,通过环境育人、文化润心、机制护航三维联动,走出一条具有孔城特色的关工工作新路径。
“宜居桐城”建设中,孔城镇光明村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队伍优势,为乡村环境提升注入强大动力。退休教师张五一自创“三讲三带”工作法,让大周组环境焕然一新。“五老”们以实际行动引领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自主参与环境整治,共同营造美好家园。
孔城镇关工委重视青少年安全教育与红色精神传承,创新打造“红蓝交织”教育矩阵,在孔城中心小学组织了两场教育讲座,实现“护蕾”与“传承”齐飞。桐城市人民法院魏萱法官开展预防性侵宣讲,用案例和互动让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五老”教育报告团成员朱永庆讲述战场亲身经历,传承红色基因,让同学们深受革命精神的鼓舞。通过“法治红+革命红”的教育模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孔城镇跃进村关工委创新推出“三全”工作机制,为青少年成长成才筑牢坚实根基。“全方位”募资,设立“关工委爱心成长基金”,并严格管理,让资金精准助力青少年。“全要素”引才,吸纳创业青年和乡贤加入,构建志愿者积分奖励体系,扩充关爱力量。“全过程”摸排,构建“五老”调查网络,建立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动态管理台账,开展“1+N”结对帮扶,实现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三导合一”,多维度助力青少年茁壮成长。
彭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