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黄甲镇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之心,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基层治理等领域持续发力,织密民生保障网,为乡村振兴注入暖心力量。
红色引擎添动力,民生服务展速度。黄甲镇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将民政工作纳入“党建+民生”工程,统筹推进。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志愿服务队,党员干部深入村组,开展困难群众摸排、惠民政策宣讲等活动。今年以来,全镇党员干部累计走访群众400余户,解决低保申请、残疾人补贴等实际问题60余件,真正实现“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精准救助守底线,民生保障显力度。针对山区留守老人多、低收入家庭分布广的特点,黄甲镇民政办建立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大数据比对与入户核查相结合,精准识别困难群体。截至目前,全镇纳入农村低保对象437人,特困供养人员164人。同时,创新救助模式,联合卫生院、志愿者为特困老人提供健康体检、心理疏导等个性化帮扶。这种“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既缓解了困难群体的生活压力,又给予他们精神慰藉,让民生保障更有力。
养老服务升品质,幸福养老添温度。为破解山区养老难题,黄甲镇加快推进三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改造提升镇级养老院,优化老人居住环境;结合政策全面摸排,为困难老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目前已累计提供适老化改造170余户。探索互助养老模式,通过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积分兑换志愿服务等方式,构建起“邻里守望”养老新生态,既解决山区养老人力不足问题,又增强老人间的交流互动,使养老充满温度。
基层治理激活力,乡村振兴增深度。在葛湾村试点“五社联动”机制,整合社会组织、社工人才、社区志愿者等资源,开展留守儿童关爱、移风易俗宣传等活动10余场。通过村民说事会,引导群众参与村级事务协商,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五社联动”激发了基层治理的活力,让群众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不仅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黄甲镇今后将继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深化“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在民政服务领域持续探索创新,努力打造更加坚实有力的民生保障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绘就更加绚丽的民生幸福画卷。
王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