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怀宁县紧紧围绕“保、治、防、提”工作思路,紧盯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补齐短板,全面实施健康脱贫工程,全力助推全县脱贫攻坚,健康脱贫成效显著。全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由2016年12155人减少到2018年1192人,降幅达90.19%。2017年荣获“安徽省健康脱贫工程示范县”。
落实“保” 全面落实医保政策
全面落实“351”政府兜底、“180”补充医保等综合医保政策,确保贫困人口大病有救助、慢病有管理、重病有兜底。贫困人口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取消住院预付金、出院“一站式”及时结算,方便贫困人口就医,切实减轻贫困人口就医负担。对2014年、2015年已脱贫但未享受“351”政府兜底的参合参保对象,新增大病医疗补充商业保险即“1579”政策和意外伤害保险,确保健康脱贫政策惠及每位贫困人口。开展中央专项巡视脱贫攻坚存在问题整改,取消健康脱贫“加码”政策,杜绝贫困人口过度医疗行为。开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大排查,对全县254个医疗卫生机构状况进行摸底,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健康脱贫政策实施以来,全县共办理贫困人口患者综合医保补偿69964人次,综合医保资金支出14488.13万元。
精准“治” 全面实施分类救治
开展大病专项救治,对患30种大病的贫困患者,根据疾病特点和病程阶段,结合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医疗技术应用和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确定县医院、县中医院、独秀医院为定点医院,为每个患大病的贫困人口制定诊疗方案,设置健康脱贫病房,开通贫困人口就诊绿色通道和“一站式”结算窗口,实施集中救治和台帐管理。全县共完成大病救治887例,救治率100%。开展慢性病鉴定管理,将新农合慢性病鉴定由常年受理、按季鉴定改为随时受理、即时鉴定。为方便贫困人口,组织县级医院慢性病鉴定专家,深入全县20个乡镇卫生院为贫困人口疑似慢病患者进行诊断筛查,对行动不便的患者上门服务。目前共开展贫困人口慢性病鉴定4266人。针对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用药难的问题,实行集中采购、按需配送,目前共配送药品2000余种。对所有贫困慢性病患者全部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由县、乡、村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提供用药指导和健康综合管理服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依托“1+1+1”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免费为贫困人口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应签尽签”。开展专家义诊活动,组织县医院、县中医院、独秀医院三个医疗专家组,深入到全县20个乡镇19个贫困村开展健康扶贫义诊活动,为贫困群众免费检查身体,筛查诊断疾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和健康指导,普及宣传健康知识。
强化“防” 全面加强疾病防控
为贫困人口建立一份电子健康档案,根据贫困人口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动态管理,分类干预,定期更新。加强慢性病防治,定期开展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健康检查和随访,实现慢性病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2019年1—8月份全县规范管理贫困人口高血压患者1823人、糖尿病患者400人、重症精神障碍患者861人,规范管理率100%。加强传染病防治,实施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行动,着力提升精准防治水平,将艾滋病、结核病贫困患者和耐药结核病纳入精准扶贫管理范畴,确保贫困人口艾滋病、结核病患者应治尽治。加强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巾帼扶贫夜校、健康中国行、世界无烟日等主题活动,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宣传;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进校园、进社区、进工厂等活动,引导群众自我健康保健,自我健康服务,提升身体素质。开展饮用水监测,对全县62个饮水监测点按规定取样检测。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投资480万元改建卫生厕所424座。免费开展贫困人口新生儿疾病筛查、妇女“两癌”筛查、6—24月婴幼儿营养包发放。2019年1—8月份全县贫困人口新生儿疾病筛查80人、“两癌”筛查1500人、6—24月儿童营养包发放450人。
加快“提”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加强城市医联体建设,县医院分别与安医大一附院、二附院,省立医院,省儿童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建立医联体合作关系,重点开展科室共建。县医院还通过互联网+移动手术预约平台与“名医主刀”合作,成立专家工作室,开展眼科和骨科疑难病例诊断和手术治疗。县医院与省立医院、北京蓝卫通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建立“远程医学服务合作协议”关系,成立远程医学中心。县中医院与安徽中医药大学一附院、省中医院、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中医院、市一院分别建立医联体合作关系,形成转诊绿色通道。城市三级医院每周派驻专家到两个县级医院坐诊指导和开展手术,定期安排对口帮扶的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培训进修,极大地提升了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县域医共体三个牵头医院组织临床和医技科室的骨干与乡镇卫生院医技人员、村医结成固定的“1+1+1”师徒关系,定期下乡指导,开展学术活动,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技能、规范服务,并免费接受成员单位“徒弟”进修学习。开展乡村医生培训,提升乡村医生服务水平。开展乡镇卫生院基础达标、一级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创建等活动,提升基层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县财政按照“先做后补、以奖代补”的原则,对每个村卫生室补助5万元建设资金。目前全县共完成140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